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2018-2020年)
為落實《中制造2025》《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和《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發展再制造、智能再制造(以下統稱智能再制造),進一步提升機電產品再制造技術管理水平和產業發展質量,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實現綠色增長,制定本計劃。
一要性
我作為制造大,機電產品保有量,再制造是機電產品資源化循環利用的佳途徑之一。再制造產業已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以尺寸恢復和性能提升”為主要技術特征的中特色再制造產業發展模式。在再制造產業發展過程中,化、智能化的生產實踐不斷涌現,激光熔覆、3D打印等增材技術在再制造域應用廣泛,如航空發動機域已實現葉片規模化再制造,醫療影像設備關鍵件再制造技術取得積進展,臺再制造盾構機完成段掘進任務后已順利出洞。
當前我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近十年的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產品認定、技術推廣、建設等工作基礎上,亟待進一步聚焦具有重要戰略作用和經濟帶動潛力的關鍵裝備,開展以高技術含量、高性要求、高附加值為特性的智能再制造,推動深度自動化無損拆解、柔性智能成形加工、智能無損檢測評估等智能再制造共性技術和裝備研發應用與產業化推廣。推進智能再制造,有利于帶動綠色制造技術不斷,有利于提升重大裝備運行保障能力,有利于推動實現綠色增長。
二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標
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以習近平新時代中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落實《中制造2025》,加快實施綠色制造,推動工業綠色發展,聚焦盾構機、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醫療影像設備、重型機床及油氣田裝備等關鍵件再制造,以及增材制造、特種材料、智能加工、無損檢測等綠色基礎共性技術在再制造域的應用,推進智能再制造關鍵工藝技術裝備研發應用與產業化推廣,推動形成再制造生產與新品設計制造間的反哺互動機制,完善產業協同發展體系,加強研制和評價機制建設,探索智能再制造產業發展新模式,再制造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到2020年,一批制約我智能再制造發展的拆解、檢測、成形加工等關鍵共性技術,智能檢測、成形加工技術達到際水平;發布50項智能再制造管理、技術、裝備及評價等;初步建立可復制推廣的再制造產品應用市場化機制;推動建立100家智能再制造企業、技術研發、服務企業、信息服務平臺、產業集聚區等,帶動我再制造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智能再制造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培育智能再制造技術研發,開展綠色再制造設計,進一步提升再制造產品綜合性能。加快增材制造、特種材料、智能加工、無損檢測等再制造關鍵共性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進一步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醫療影像設備關鍵件再制造技術,加強盾構機、重型機床、內燃機整機及關鍵件再制造技術推廣應用,探索推進工業機器人、大型港口機械、計算機服務器等再制造。
專欄1 智能再制造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 |
■ 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鍵件再制造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開展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壓氣機轉子葉片(整體葉盤)、定向柱晶渦輪轉子和靜子葉片、定向單晶渦輪轉子和靜子葉片、定向金屬間化合物渦輪靜子葉片以及大型薄壁機匣等關鍵件再制造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 ■ 醫療影像設備關鍵件再制造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開展CT、 PET-CT等醫療影像設備CT球管、高壓發生器、高轉速液態金屬軸承、CT滑環、數字化探測模組的再制造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 |
(二)推動智能化再制造裝備研發與產業化應用。以企業為主導,聯合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機構等,產學研用金結合,面向智能再制造產業發展需求,加快再制造智能設計與分析、智能損傷檢測與壽命評估、質量性能檢測及智能運行監測,以及智能拆解與綠色清洗、表面工程與增材制造成形、智能再制造加工等技術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應用。
專欄2 智能化再制造裝備研發與產業化應用 |
■ 智能再制造檢測與評估裝備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加快研發應用基于聲、光、電、磁多物理參量融合的再制造舊件損傷智能檢測與壽命評估設備,以及基于智能傳感技術的再制造產品結構健康與服役安智能監測設備等。 ■ 智能再制造成形與加工裝備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加快研發應用再制造舊件損傷三維反求系統以及等離子、激光、電弧等復合能束能場自動化柔性再制造成形加工裝備等。 |
(三)實施智能再制造工程。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資源整合能力強、產業規模優勢突出的智能再制造軍企業,形成一批技術、管理創新的再制造企業,建設綠色再制造工廠,帶動行業整體水平提升。推進盾構機、重型機床、辦公成像設備等域智能再制造企業建設,鼓勵依托再制造產業集聚區建設工程。
(四)培育智能再制造產業協同體系。鼓勵以高值關鍵件再制造龍頭生產企業為形成涵蓋舊件回收、關鍵件配套及整機再制造的產業鏈條。面向化工、冶金和電力等行業大型機電裝備維護升級需要,鼓勵應用智能檢測、遠程監測、增材制造等手段開展再制造技術服務,扶持一批服務型智能再制造企業。建立智能再制造檢測評價體系,鼓勵開展第三方檢測評價。
專欄3 智能再制造產業協同體系建設 |
■ 培育盾構機高值關鍵件再制造配套企業。開展刀盤、主驅動變速箱、回轉裝置、減速機、液壓件、螺旋輸送機等關鍵件再制造,形成基本完整的盾構機再制造產業鏈。 ■ 培育服務型再制造企業。鼓勵應用激光、電子束等高技術含量的再制造技術,面向大型機電裝備開展化、個性化再制造技術服務,培育一批服務型智能再制造企業。 |
(五)加快智能再制造研制。加強智能再制造化工作,鼓勵行業協會、試點單位、科研院所等聯合研制智能再制造基礎通用、技術、管理、檢測、評價等共性,鼓勵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企業制訂行業及團體。支持再制造產業集聚區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管理與評價體系,探索形成地域特征與產品特色鮮明的再制造產業集聚發展模式,建設綠色園區。
(六)探索智能再制造產品推廣應用新機制。鼓勵由設備維護和升級需求量大的企業聯合再制造生產和服務企業、科研院所等,創新再制造產學研用合作模式,構建用戶導向的再制造產品質量管控與評價應用體系,再制造產品規模化應用,建立與新品設計制造間的反哺互動機制,形成效應。
(七)建設智能再制造產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探索建立再制造公共信息服務和交易平臺,鼓勵與互聯網企業加強合作,應用信息化技術實施再制造產品運行狀態監控及遠程診斷,探索建立覆蓋舊件低成本回收、再制造產品生產及運行監測等的過程溯源追蹤服務體系。
(八)構建智能再制造金融服務新模式。積利用融資租賃、以舊換再、以租代購和保險等手段服務智能再制造,推進逆向物流與再制造產品信息共享,探索基于電子商務的再制造產品營銷新模式,逐步建立盾構機、醫療影像設備關鍵件、辦公成像設備等再制造產品市場推廣新機制。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支持政策。利用綠色制造、技術改造專項及綠色信貸等手段支持智能再制造技術與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推廣應用,支持可與新品設計制造形成反哺互動機制的再制造關鍵工藝系統集成項目建設。推動將經認定的再制造產品納入采購目錄及綠色工藝技術產品目錄。推動通過家科技計劃支持符合條件的智能再制造工藝、技術、裝備及關鍵件研發。對符合條件的增材制造裝備等智能再制造裝備納入重大技術裝備臺套、批次保險等財稅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二)規范產業發展。加大對智能再制造化工作的支持力度,發揮的規范和引作用,建立健再制造體系,加快制修訂和宣貫再制造管理、工藝技術、產品、檢測及評價等。進一步完善再制造產品認定制度,規范再制造產品生產,再制造產品推廣應用。發揮相關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咨詢機構等作用,強化產業引導、技術支撐和信息服務等,探索建立以產品認定、企業信用為基礎的行業自律機制。推動開展第三方檢測評價,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三)交流合作。利用多雙邊際合作機制與交流平臺,加強智能再制造域的政策交流,推動產品認定等互認。支持科研院所等機構圍繞智能再制造積開展際技術交流與學術研討等活動。深入落實家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大開放的相關政策,探索開展境外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再制造。鼓勵智能再制造企業“走出去”,探索市場化際合作機制,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家工業綠色發展。
(四)強化組織實施。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推動建立有利于智能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指導具備條件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協會等按照本行動計劃的目標任務,結合當地或本域實際制定支持智能再制造產業發展的工作方案。鼓勵有關行業協會、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單位等結合本行動計劃,聯合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利用綠色制造公共服務平臺,推動規范化、化、信息化實施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提升行動計劃實施的社會和產業影響力。